考公考研顺序千万别弄反了,影响一生
1、二是优先考公,适合家庭支持体制内、专业适配岗位多、需快速就业的人群。8 - 11月主攻行测+申论,考研选“过线即可”的冷门院校;12月若国考未进面,再突击考研公共课。三是双线作战,适合英语/政治基础好、每日学习≥8小时的人。
2、考研 适合人群:更倾向于学术深造,追求专业领域内的深入研究与学术成就的学生。 优势:可以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研究机会,提升专业技能,增强就业竞争力。 注意事项:考研周期较长,可能会影响就业机会的获取。因此,考研前需充分评估自己的学术兴趣和毅力。
3、选择先考研再考公,意味着要再学习几年,这会延迟进入职场的时间。相比本科生,会晚几年积累工作经验。在职业发展中,工作经验的积累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和职业晋升都起着重要作用,晚进入职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发展的节奏。
4、学习原因:通过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,将具备较强的专业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,进一步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知。研究生是比本科层次更高的学习,是具有创新性和研究性的学习,在学习方式、学习理念和学习内容上与本科学习有较大的区别。所以相对于先考公,先考研。
5、考公:国家公务员的考试时间在毕业前一年的11月的第四个周末;省、直辖市、自治区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由各地自行决定并组织实施,部分地区每年在上、下半年各组织一次考试。
6、考研,一般要准备半年以上的时间,甚至要提前1年准备,在最后要考试的前期,被考公务员分散注意力,对一些知识不太牢固的人还是有影响的。社团与实习 报考公务员在面试阶段,还是比较看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社团活动,公务员带有行政管理色彩,国家机关内部也特别重视组织能力、沟通能力、协调能力。